我之前其实一直有教育情怀的,写书,给企业做一些咨询顾问,有教育情怀或者好为人师,所以我在离职的时候就说将来做泛教育的事情。
然后当我真的去做的时候发现泛教育太广泛了,怎么去切入呢?所以慢慢有半年时间我一边给企业讲课,一边跟各种人交流做分享,渐渐的精准化这个创业方向,今天我的方向聚焦到职场教育,职场内容的教育,又聚焦到我自己比较擅长的而且过去是有积累的跟产品相关的内容创业。这个内容聚焦之后发现又有点小了,因为大家知道国内的产品经理真正的产品经理并不多的,个人认为最多几十万,顶天了,算上周边的岗位最多几百万,这个其实不是一个特别大的市场。
怎么办呢?有没有哪群人跟这群人比较像,并且人数要多一个量级的,后来我就发现创业者,这个方向一下子把我的目标人群由原来的几十万增加到几百万的量级,几百万创业者国内至少是有的,而且创业者和产品经理需要解决的那几个核心的问题是非常像的:每天想服务一批什么样的人,每天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这个是产品经理和创业者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所以我就走到了创业者的泛教育,但是我又不想做成一个培训,所以又扩展,扩成了创业服务,所以最后落地就成了孵化器这样一个业务形态,所以我的例子可能不是特别典型,从这个例子里我个人的体会是,选创业方向分两方面考虑:内在和外在。
很多人忘了的一方面是内在因素,很多人选方向看的是外在因素,就是我们常讲的什么在风口,就是共享火了做共享,互金火了做互金,这个感觉就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不是说它不重要,其实它也很重要,你不能去专注做一个明显的夕阳产业,但是如果你仅仅是追着风口走的话,我觉得你选创业方向只考虑了外部因素,对于投资人来说这个方向没错,投资人就是追风口,但是创业者的思路一方面是看大势一方面是内部因素,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考虑到自己过去多年的积累,对自己这个方向有没有帮助,自己这一辈子觉得什么事非做不可,这辈子白活了的这种事情,能力意愿其实在选择创业方向的时候往往比外部要更加的关键。
你想个办法把过去所有经历串起来,你过去的每段经历其实会发现都是有用的,比如乔布斯学过字体,在印度参过禅,他很崇拜索尼,研究索尼的机器,你会发现所有的经历最后都用上了汇聚成了苹果的产品上,所以你之所以创业是因为你找到了这辈子不做就觉得白活了的事情,也只有这样的事情才能让你能在创业屡败屡战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这个是我在创业方向上的一个思考。创业其实是对过去所有积累的一次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