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下载

工作中能力很强的人平时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工作中经常遇到很多能力很强的人,不是指的知识渊博,也不是说在某一领域中很厉害,而是软实力真的让人佩服,做什么事情都感觉很让人放心,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女强人。 这些人平时生活中是怎样的,生活中的也是那么厉害? 或者这类人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比如 不拖延)

补充一下:经常遇到一些人各方面都很NB,要学习的东西掌握的很深,连游戏都比别人厉害…

23个回复

  • 蒋先生 个人的智慧只是有限的
    带过不少人,说自己的观察:

    当我们有一项工作要做时,只需要指出一个大概方向,有的伙伴就可以欢快的向前冲,自己找到各种可能性,自己探路,而不是等待下一个「指示」。他们手里总是有事情做。

    做事情的时候,有些伙伴的目标不是完成,而是比上一次更好,并且能够总结和反思。竞争对手永远是自己,永远是上一次,这样总是在前进。

    每个人都会周期性的遇到瓶颈,有些伙伴选择有技巧的死磕,当时没感觉怎么样,六个月后再回眸,发现自己已经进阶了一大步。

    有些伙伴遇到比自己强的人,有如看到了宝库,有太多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不放过任何机会,有些伙伴则心理承受不了,不是勇往直前而是选择放弃,更愿意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间。

    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或者被别人指出了问题,有些伙伴会欣喜若狂,觉得赚到了,有了收获,以后就可以修正这个问题了,而有些伙伴则开始启动防御模式。

    不做老好人是很多做的好的伙伴的共同之处,特别是负责一块工作、带领一个团队的伙伴,为了避免争议而做老好人,本质上是自私的,因为本应该对于工作、对于一群人、一个团队负起责任。

    在自己的领域内拥有大信息量也是重要的一点。一些伙伴的心思在工作上,这意味着他们总是有意无意的做些积累,不限时间地点,对于能够为自己带来帮助的、值得参考的信息足够敏感。工作后的学习,是持续永久的,总是得不断充电,这些充电往往并不以上课的形式出现。积极的人总是更加敏感。

    斤斤计较往往是很多人常见的问题,时常能够看到一些人抱怨为什么自己比别人多干一点活之类,但是有些伙伴知道,其实大多数时候,这些工作都是为自己而做,是在打造自己,为工作负责的同时,就是在为自己负责。多做事情 VS 少做事情,短期内看起来吃亏,长远却是赚的。

    能力强的伙伴不怕承担责任,所以反过来,他们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更强了。正常的规避风险是应该的,但是不能畏首畏尾,该出手的时候,该站出来有担当时,他们会站出来。结果谁都无法预料,但机会就在里面。

    以前我们在办公室里吃东西,吃完有伙伴会主动帮忙收拾,无论是不是和自己有关,很小的细节,却可以以小见大。

    至于在生活中,完全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强势的人可能温柔,严格的人可能懒散随意,因为情境(context)不同了。这是个多样化的世界。
  • 简单总结一下这类强人的几个特征:
    • 自我驱动能力强:主动找活(找地盘),主动贡献。
    • 责任心/闭环意识:一个活交付出去,不是活的结束,而是开始。强人们会不断收集上下游反馈,持续改进。
    • 大局观:要想做到强人,必须要有整体的业务意识。盯着自己一亩二分田的人,很难担当重任。(即便是刚入职的菜鸟,也可以把眼界放在一亩二分田之外。比如开发一个功能,除了把功能相关需求和设计搞清楚,是不是可以了解一下功能的业务场景是什么,解决客户什么问题,这个功能发布在什么版本,什么国家,该功能的关键程度是多少?)
    • 沟通能力:责任越大,沟通能力占比越大,沟通的复杂度也在递增。心怀把事情搞定达到win-win,而不是意气用事,是高手和菜鸟的显著区别。

    -----------------------------------
    有朋友在评论里提到大局观有时候会被人误解为插手别人的事情。我的回答如下:
    大局观不等于插手别人的事情。举个例子,下雪了,你把自己门口的雪扫干净了,你还把别人家门口的雪扫了。这个就是插手,因为别人家也许不想这么快把雪扫了,也许还想拍雪景,等等。大局观是,你觉得雪无论怎么扫都需要有地方堆,堆到你家门口也不好,我家门口也不好,那么我就跟邻居们都商量一下说,我打算扫雪并且会弄个小车把雪统一堆到远处的空地上去。你们需不需要,需要的话,我弄好了,车可以借给你用,或者我顺便也帮你们拉一两车、等等。大局观是有整体的业务意识,达到在同样的条件下,产出更多价值、付出更少成本。
    具体怎么把握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条,主要是心怀大气、上善若水,眼光紧盯着业务和产出,没有问题解决不了。
    -----------------------------------
    有朋友在评论里说到大局观会造成外团队欢喜本团队埋怨的情况,我的回答如下:
    大局观的度自己体会,自己把握,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通常情况下,别人(别的部门)的事情和自己(部门)的事情是没有统一优先级和重要性排序的。说说我自己的标准,我在没有办法确定别的部门和自己部门的某件事情优先级的时候,我会采用“老板视角”,也就是说如果我是这两个部门的共同的老板(两个部门向上汇报,总归有个共同的老板),我会觉得哪个更重要。举个例子,当前我的开发任务直接影响我在这个迭代是否能交付,但是别的部门有个任务等着我去支援,如果我不帮他们去调查这个问题,他们有三个猿类没办法进行下一步工作……这种情况是现实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不言而喻,单就描述的文字,支援别的部门更重要。也许有人要说了,如果我自己不能交付,会影响我们整个部门这个版本的交付。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就需要进一步权衡,到底哪个影响大。
  • 一、倔
    这个倔当然不是在人际交往中的倔,而是自我要求上的倔。但凡是需要了解的,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接触,也必将较真到底。
    有时候在旁人看来,会觉得他对自己的要求之高简直令人发指,但正是这种较真的姿态,让人成为强者。
    像题主说到的经常遇到一些人各方面都很NB,要学习的东西掌握的很深,连游戏都比别人厉害…基本就是因为这个了。
    二、反思总结
    但凡是工作能力很突出的人,你去严刑拷问,都可以get到一些很鸡贼很不可想象但是就是特别有用的技能。
    比如知道怎么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需要的资料,用比你快五倍的时间来看完一篇很恶心的文献...
    这些技能,通常都是从平时繁琐零碎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般人工作做完了,长舒一口气,伸个懒腰,乐乐呵呵地出去嗨,而他们会拿出更多的时间反思总结,找出规律,只为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三、抠细节
    在我看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种话根本就是为粗心偷懒找的借口。
    把“做好”当做是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做完”。作为一个很是有点强迫症的人,我习惯把每一项工作都当做是自己的作品,也会用同样的标准要求团队中的小伙伴,类似拼写错误、格式错误等等,是我绝对不能忍受的事。
    细节见高下啊!
    四、负责
    对承诺负责,对过程负责,对结果负责,对伙伴负责。
    工作能力强的人,都能够给我这种印象——可靠。我非常喜欢与你合作,因为,把后背给你,我很安心。所以,当有什么机会的时候,我会第一时间想到你。
    五、敢认怂
    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对于自己干不了的事,绝对不会大大咧咧地做出承诺。在很努力的尝试后确认这部分确实不是自己所擅长的,会及时告诉同伴,有勇气求助。
    这一点,反过来的意思就是,你会很清楚的知道,他敢于做出承诺的,都是可以做得到的。
    这同样是给人带来极大安全感的点。
    ---------------------------------------------
    我是Plum小姐,每天和你分享与变成更美好的自己相关的一切。
    微信公号Plum是一个超时髦的时尚二手店。
    个人微信hi_plum,备注理由的会更快通过。
  • 我试着来归纳几位与我们团队长期合作的作者(侯捷、邹欣、吴军和潘爱民)的特征吧。
    并非全面的总结,而是根据自己感触较深的,写出几点,也是为了更好地感受榜样的力量。


    一、战略意识强——Focus西瓜,不care芝麻。

    战略意识强的人,大局观好,方向感强,目标坚定,因此,善于围绕方向和目标做选择和判断,做什么,不做什么,一定不随意。

    请看2011年《新京报》的这篇采访:

    新京报:《浪潮之巅》上市两周多,已经两次印刷,每次8000本。作为一本科技史类的书籍,你对这个成绩怎么看?
    吴军:我是没想到卖这么快。不过我跟腾讯所有的员工一直在灌输一个观点,就是说你这一辈子一定要抓西瓜,不要抓芝麻。不要贪做的事多,一定要把一件事做好。
    做一个产品,比如写书,你花两年写这个书,可能花两个星期去卖;你花两个星期写的书你要花两年去卖。产品也是一样,花了很大的心思做出来的一个像iPhone一样的,就不用花工夫去卖了。


    (时至今日,《浪潮之巅》第一版和第二版合计销售20万册+)

    最近,邹欣老师应邀给广州致远电子做了三个小时的技术培训讲座(视频)。
    讲座的摘要和问答汇总 :邹欣讲座:现代软件工程--构建之法 其中有一位朋友这样提问:

    听众:邹老师是如何平衡工作,写书,家庭?
    邹欣:别的事我不太做,就做你提到的那些事。比如写书,上微博,有时讲一些有趣搞笑的,劳逸结合。睁开眼睛做事情,看邮件,写书,一本书写的很多年,有时很枯燥。也得到周筠老师很多鼓励,乐观看待已完成的,有时也会有悲观的时候。还比如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有时想象做好了以后可以有的乐趣和成就感,也是继续的方式。软件行业充满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为什么不把它讲出来。另外就是把工具做好,比如必应输入法,有帮助。


    潘爱民老师是王选院士的学生,他经常和我讲,王选教会了他许多,其中之一便是如何做选择
    潘老师是名著《C++ Primer》第三版的译者,但他放弃了翻译这本名著第四版唾手可得的好处:名声、版税,而是选择翻译另一本书:《Windows Internals》,因为他的技术主攻方向是操作系统,所以他心无旁骛,不仅翻译《Windows Internals》,还推动俞甲子和石凡两位当时还是浙大研究生的作者合作,写出了原创好书:程序员的自我修养——链接、装载与库,这本书很难写,更难写好。请参考在他博客中的讨论(《链接、装载与库》里的一个错误:关于调用栈

    虽然《链接、装载与库》中有这么一个小问题,但瑕不掩瑜,它仍然是国内难得踏实的技术书籍。而且,这本书的作者“俞甲子”是2006年在读研一的“同学”——所以我经常说,总有一些牛人让我汗颜。此话真的不假。——老赵


    之后,潘老师又花费好一番心血,写出一本操作系统的原创好书:Windows内核原理与实现

    2013年1月,潘老师加入阿里云OS,担任首席架构师,继续追寻他的操作系统梦想。

    侯捷老师的选择能力我就不用多说了,他是影响一代IT人的技术作家,从这些回答里便可见一斑:
    关于侯捷老师和他的书、网站,你有哪些回忆希望与人分享?


    二、强大的行动力,能连续作战,高效能

    吴军老师做事很快,他在《环球人物》杂志对他做的这次采访(http://paper.people.com.cn/hqrw/html/2014-08/16/content_1497404.htm)中说:

    “我做事情比较快,在这点上占了便宜。用我太太的话讲,别人可能要做两三小时的事情我半小时就做完了。再有,我比较善于利用碎片时间。从前,高考复习政治,背GRE单词,我都是骑车时做的;我的前两本书基本上是在飞机上修改完成的。”


    邹欣老师则写过一篇驽马的自白,他说:

    很多人很好奇地问我:“微软工作这么忙,你怎么还有时间写书?”
    微软工作的确比较繁忙,我回到家里还要照顾两个小孩,自己的业余时间不多。听说有牛人可以一边打麻将一边写报纸的社论,我没有这个本事,只好不打麻将,不看电视,少应酬,每天坚持写一些东西,周末有时还跑到公司干活 – 周末在公司会碰到不少的同事,大家互相点点头,就忙各自的事情去了。第一本书的30多万字,都是我用微软拼音输入法一个一个敲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现了输入法的一些bug;同时Word 这个软件也崩溃了一两次,让我丢失了好几天的工作。


    .....

    当年大家背诵的古文里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样的话,也许开始大家都自以为是骐骥(千里马),蹦跶蹦跶,搜罗一些题目,辅以伪代码,并掺杂若干幽默,就大功告成。没想到后来发现我们自己都是一群驽马,一匹马蹦跶不出什么名堂,要大伙儿团结协作,长途跋涉,中途还要歇息几次,才能达到目的地。世上骐骥罕见,而驽马满大街,有些驽马能跑出一些好成绩,我看关键在于“功在不舍”这一句话。IT业界不少人嘲讽某公司的软件只有到了版才好用,看来这也是一群“功在不舍”的驽马在干活。
    软件开发有一个阶段很少有人提及,叫“death march” 。就像军队攻城,一队队士兵冒着炮火出击,伤亡无数,但是敌人的城堡仍旧岿然不动,火力看似依旧那么猛。硝烟中,焦头烂额的指挥官还是下令新的士兵继续出发,开始又一轮的march。在软件开发中也有类似的情形,就是你每天都加班写程序,改bug,但是bug不见少,第二天,第三天,下一周,下一个月……还是这样。有军事家说过,最后的胜利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经过无数大大小小的“再坚持一下”和“death march”,最后,有些军队破城而入;最后,有些软件成功发布;最后,有些书出版了。


    我和邹欣老师从2006开始合作,到现在已经9年。和吴军老师从2010年底开始合作,到现在已经4年多。在这么长的合作时间里,我深感佩服的,就是这两位虽然都是典型的时差党、“海鸥”,但是从不见时差对他们能有什么影响。好些人在国内出个差,回到公司和家里还要歇一两天,而吴、邹两位,常年在大洋上空飞来飞去,全都是落地后就拿起镰刀割麦子,根本不需要什么转换。

    拿吴军老师来说,他从2015年元旦开始在微博和知乎上同步发出一篇“发明365”的文章,天天坚持不辍。最近几日他公私兼顾去了日本,专栏暂时停止更新,但他刚刚回到硅谷的家里,就开始上网发布“发明365”的文章,连发三篇。

    而邹欣老师呢,我听过他一个部下这样“抱怨”他:跟着这样的老板,苦死啦!以为他去美国,不在大家眼皮子底下晃了,好家伙,他刚下飞机,就开始发工作邮件,邮件一个接一个,密集轰炸,受不了,受不了!瞧——



    受他们影响,我也在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能够连续作战的能力。最近读姚明的这篇自述:(转)姚明:胜者败论 姚明在文中讲:

    第一年我不在乎做最佳新人,或者进全明星队,或者得了多少分、抢了多少篮板。我想得最佳新人奖来证明火箭队选我是做对了,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继续打下去。我有一些伤,有时很累,特别是整个暑假在中国国家队打球后。但我是惟一一个火箭队那个赛季打满全部82场比赛的球员。所以我现在觉得没有什么新东西能难倒我,因为我已经领略了打满赛季每一场比赛的感受。
    我知道不休息地比赛,挺住、打好、再挺住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挺过来了,至少在这个方面,大获全胜。


    这种连续作战的能力,也许特别能证明“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的观点。他们通过严格自律,确保自己能够尽量不受地域、时差的影响,也不受工作场地的影响。吴军老师的书和文章经常都是在飞机上写出来的,而邹老师的《构建之法》,是在他家的厨房里写出来的。瞧他在《构建之法》前言 前言里是怎么说的:



    侯捷和潘爱民也都是我长期交流,能了解到他们诸多创作和翻译细节的作译者,侯老师在短短几年间,给两岸读者留下了多本C++领域的经典译著和多篇技术文章,潘老师连年给读者带来经典的技术原创和翻译书籍,靠的都是强大的连续作战能力。

    这种连续作战能力,既能说明他们内心信念的坚定,也能说明他们重视平时锻炼体能,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保持平稳的状态。

    吴老师经常跑步,有时还游泳、打高尔夫。邹欣老师打羽毛球、乒乓球,同时充分利用小区里的健身器材长期坚持锻炼。侯捷老师在台湾服兵役时,是技战冠军,同时坚持长跑、爬山。潘爱民老师,练健身,练长跑,去年他告诉我,如今每周跑一次10公里,计划2015年开始冲击半马。
  • 我觉得大家都说的很有道理,列举了很多这类强人具有的素质。
    不过题主如果想成为这种人,我觉得只需要记住一点:做事一定要争取远远超过别人对你的期望。

    我观察到的这类牛人,基本都具有这种心态。平常人觉得做到这种程度就OK了,剩下的就不是我的责任了;但牛人往往会更进一步,最后交给你的东西往往会让你震惊,远远超过你的预期。我相信他们也享受这种成就感,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有时候甚至给了我一种感觉,他们并没有把任务当做任务,而是当做自己的作品。

    如果形成了渴望超出同事期望、超出老板期望、超出自己期望的习惯,我相信你就能一步步超越自己,渐渐成为你曾经仰望的强者。
  • 据我多年的观察,工作能力很强的小伙伴确实也很多共同点,今天有时间为大家提炼一下。但不负责解释“为什么”。
    我想我的清单中应该没有——“卖命给公司”、“一年加班365天”、“利他”、“牺牲”和“奉献”。(这些在职场不科学,更不可能持久。)

    0有团队精神,懂配合。更能独立完成工作。

    1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纠缠在过去或者纠结鸡毛蒜皮的细节。解决方式独辟蹊径,甚至于是白莲花认为的“不择手段”。但事实上根本不是。

    2思考时间短,行动力强。洞察力更强。

    3不会频繁的换工作。滚石不生苔,经常换工作不是好习惯。

    4敢于提出质疑,对事不对人。

    5基本不会患得患失,至少不会写在脸上。

    6时时刻刻都有好的决策。本质上就是,人家私下辛辛苦苦准备了多种备选方案,让当事人进行抉择;没有备用的B计划、C计划和D计划,怎么应付突发情况。

    7能靠“直觉”处理问题。他们的直觉不叫直觉,叫 educated guess。这种直觉其实不是guessing work, 也不是想象,它是基于现有数据样本的一个粗略的统计分析。

    8积极主动。乐观热情。自强自立,出世态度,勇于追求人生目标,主动抓住机遇。
    不过有操控者人格的人——或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我认为不在我说的范围内。

    9情绪很节制。发言很克制。能很好的使用沉默。知道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什么人、用什么分寸表现出什么样的姿态。请注意,这不是带着面具做人。

    10讲究秩序;尊重游戏规则,也喜欢和别人定规则。

    11坚决,头脑和内心都比较正直。和白莲花强调的“你要善良啊”的“善良”完全不是一回事。

    12其实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激进的人创造了利剑;保守的人则创造了盾牌。工作能力强的人,都是很好的利用了自己的性格。

    13工作能力强的人,差不多都可以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什么平衡?理性与感性之间保持平衡。在“努力没有用”和“必须要奋斗”这两种感觉之间保持平衡。在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保持平衡。

    14爱学习,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懂学习,擅长自我教育。

    16如果一个工作能力很强的人,还获得了人心, 你去观察一下,他们都懂得“欲取之,先予之”。

    17能闻到公司的危机,敢于提出来。

    18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时候,能把事情正规化处理。不会做和事佬,老好人。

    19能拉动人脉,建立圈子,能将“重要关系”都融入圈子,通过圈子互动一起进步。

    20在外界看来“缺少同情心”。精英主义,铁石心肠,对情绪表现冷淡。目的性太强,经常紧绷起来做人,不喜欢接受约束。

    21基本能在他们身上闻到“天性的释放”的那个味道,所以,他们的敌人和朋友一样多。
  • 收藏1006赞588……大家给个赞呗,喵写了好久呢呜呜呜~看了楼上几个高票回答,觉得大家说得都非常好,只是少了些方法论。下面我来说一些方法论作为补充吧。

    本文约4.1k字,阅读全文需要花费您7分钟时间。不建议跳读。
    ——————以下是正文——————
    我认识的大部分人都是勤奋而认真的。他们之中有的人是学生时代的佼佼者;有的虽然没有名校背景,却有一颗上进的心。为了“给自己充电”,他们买了许多职场必读、成功法则,参加各种培训,看到有考证的信息就积极地去报名。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取得进步,迫切地希望早日走上人生巅峰。但是,其中能够真正被成为“工作强人”的却寥寥无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管看了多少励志好书,听了多少振奋人心的讲座,尽管当时活力满满热血沸腾,但随着夜幕降临沉沉入睡,第二天醒来又回到了原点。
    为什么打算从明天开始打算改变自己的激情,真正到了明天却寥寥无几呢?
    原因有两个——一是不知道方法,二是没有做出改变的时间。
    这些职场励志书籍与讲座,通常都在很大篇幅地讲成功人士的奋斗过程。曾经多么艰苦,现在多么辉煌。最后告诉你,“相信自己的梦想,你也有可能成功哦”。
    你看完很激动,但是很遗憾,别人的成功是很难复制的。就算你知道了他的成功史,你也无法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有同样的机遇,无法遇到他遇到的那些生命中的贵人。他的故事终究是他的故事,而你一觉醒来还是曾经的那个你。
    你必须去上班,开始日复一日的、像以前一样地工作。你很忙,忙得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也没有时间做出新的努力。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通过“只是努力”得到的。
    注意,我说的不是努力不重要,而是只有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本文将从两方面阐述除了努力,你还能做什么?



    一、以“创意工作”代替“日常工作”


    事实上,任何性质的工作都可以被归类为以下两种——创意工作与日常工作。
    成果与评价是正反馈关系。若你只是日复一日地完成重复机械劳动,你完成的很好,遵守期限且很少出错。许多年过去了,你依然在做重复的日常工作。若你有幸得到一次创意工作,并且超出预期地完成了它并得到了好评,上级就会更加乐意把下一次“创意工作”交给你,你也会因此得到更多的创意工作。
    聪明的人取得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聪明,而是他们会观察哪些比自己更早取得优秀成果的人,学到了这些人的特征。被夸赞是“思维活跃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参与的工作是“富有创意的”,需要他们转换思维,因此就显得思维活跃了。
    几乎所有的日常工作中都存在着遗留已久又无人理会的问题,如果你能优化这些日常工作,有可能就获得了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
    福井克明讲过两个发生在他身上的因为“使日常工作不再是日常工作”的例子:

    福井克明的时任公司老板把统计电话费的工作交给入职不久的他来做,他当时一边完成自己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边利用少量空余时间对公司的电话费进行计算,并且给各分公司打电话交涉,最后使电话费有了大幅下降——每年能削减500万日元。

    后来安排他做会议记录,他就根据话题做了附录。比如会议中讨论到今年的招聘情况,他就加上“今年企业招聘冷淡”报道的PDF作为附件。


    上司只是安排他统计电话费,但是他却节省了公司的成本。上司说“你来做一下今天的会议记录”,大部分人做会议记录都会把参会者的话原封不动地记下来,但是他却给与会者带来了一些惊喜。
    凡是“上司命令你做的工作”,都属于日常工作。日常工作改革之所以能让你获得好评,是因为你自己找到了需要改善的地方。如果别人让你做了之后你才做,那就是理所应当的了。所以,每当你获得工作时,先问问自己:“我要怎样做,才能在这份日常工作中展现自己的实力?”养成这种习惯,你所做的工作总有一天会取得令人惊叹的成果。具体的思考模式有9种:
    1. 推测委托者的“期待值”。只有当你的工作结果大幅度超出对方事前预期时,才会为你的品牌价值提高有作用。
    2. 调查委托者“关心的事”。以我的工作为例,无论是年中会还是年初的“两会”,公司层面开完会以后各部门都要开工作会、务虚会部署接下来的工作任务。比如说要提高“采购标准执行率”的同业对标指标,对于我个人来说,就是降低我负责的每一个批次的非标率、提高固化率,避免被国网考核。也许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但是你会更容易发现日常工作中的问题。
    3. 想象工作成果的“使用者”和“使用场景”。无论是哪种工作成果,肯定会被用到。请想一下,它的使用者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你的成果呢?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你肯定会做得更好。比如说我们经常会接到一些临时性工作。有的时候是根据全年台账统计某一同业对标体系中的数据,有时候是设计一些新的报表,有些时候是让做月末通报、总结分析报告的模板。这个时候请想象自己就是物资部使用这些成果的专责。当她打开我的表格/通报,她希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呢?因此我会先去和物资部沟通,了解这些数据将被用于哪一份文件、通报希望是怎样的形式。这样不但可以节省返工的时间,还收获了主管部门的好评。
    4. 想象“继任者”和“竞争对手”的行动。如果把你现在的工作移交给别的伙伴,他会不会因为接替了你的工作而烦恼?请想象如果你接替自己负责的工作,会发现这项工作有哪些问题,需要怎样改进?想象“竞争对手”则是想象中能把该工作做到完美的样子。
    5. 关注公司的“六个目的”。即实现理念、追求利润、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员工满意度、培养人才、建立一个能让以上成果重复的体系。请思考,能不能通过自己的一点改进,为其中的一向做些贡献呢?
    6. 把提供“惊喜”放在心上。找不到日常工作可以改进的地方时,考虑“速度”、“方便”、“附录”三个要素。比如说要求你一周内完成的工作,你一个上午就完成了。比如说物资部拿到你制作的月报模板无需改动就能够直接使用。比如说汇总批次计划以后按项目单位拆分,再分别发给他们。
    7. 通过“数据化”和“分析”发现原本看不见的东西。
    8. 明确“努力”的方向。上级紧急指派的任务,恨不得你马上做完。你却在思考怎样创新怎样优化……不挨骂才怪。
    9. 自己决定“期限”。自己决定的是对手中日常工作“完成改革”所需的时间。在此之前你需要确保日常工作依然能按照表面期限完成。还是说我自己,一开始从事物资工作我就发现其中存在的弊端,但是业务不熟练也没有发言权。所以我做的第一项工作是先学习国网物力集约化管理的通用制度,每一个批次下发审查要点都认真研读。开始肯定是看不懂的,但是有同部门前辈的指导,我学的很快。虽然每次网省截计划到开审查会都有一段时间留给我们处理数据,但是因为项目审批、财务预算等问题,期间总会有一些单位要在截止时间以后对计划进行补报与修改。这些新增计划很容易出错,因为我们通常没有时间对它们进行详细的检查。我深感自己学生时代使用office技能太渣,一边学业务一边学VBA,然后在男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在入职半年以后把审查计划这项人工劳动交付给了电脑……现在我们的小程序收到了我们部门同事的一致好评,同时也获得了领导的支持。

    你并不需要一辈子都比别人加倍努力,你只需要现在稍微加把劲,改革一下日常工作,就能让半年后的你更加轻松、更加快乐。





    二、实现自我品牌营销
    以“创意工作”替代“日常工作”的结果是,你的自身品牌价值被提高了。这会在工作中产生马太效应。当有一份“创意工作”需要人来完成的时候,上级会先想到你;工作伙伴对你的评价会变高;即使犯了错误也更容易得到宽容。
    无论什么样的工作成果,终归是要交付到“人”的手中的。因此,在做工作的时候,要让你的成果更加符合对方的目的;在委托别人完成工作时,也要清晰地传达,确保对方理解了你的意图。
    同样地,学历、证书,都是提升“自我品牌”的一种方式。

    工作成果才是最好的个人品牌。


    我经常听到身边的年轻人有一种声音,“干着专责的活,拿着生产的钱/干着11岗的活,拿着8岗的钱”类似这种话。听起来是自嘲,其实你若是和说话的人聊一聊,就会发现他们才来到企业1~3年,就已经对于国网的薪酬制度心怀不满。
    请记住,评价和报酬都是先“交货”再“付款”的,所以就算你没有马上获得好评或报酬,也请不要着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把本职工作做得精致的人得到了升迁,而一心盯着行政的人还在原地踏步吧。
    说到底,还是为了提高自身品牌价值。如果为了好评而刻意显耀自己,很可能品牌价值不增反降哦。伙伴们可能会认为你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进而疏远你。所以,不追求好评与报酬,默默准备的人,总有一天会得到重要的工作。至于评价,交给你身边的人吧~


    因为之前回答过关于两个入职以来工作状态与自我提升的问题,现在每天都能收到若干条私信和问题邀请。许多和我一样刚步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还有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们向我寻求帮助——我不断听到这样的疑问:“入职以后很迷茫,找不到工作的意义,未来的路该怎么走?”,“A单位/B单位/出国/读研,我该如何选择?”,或者“考证对升职有没有帮助?”,“在国网怎样才能当上领导?”
    很抱歉我无法为你们之中的任何人做决策,因为年轻的我无法替你承担决策的结果。但我希望能把自己思考的方式分享给你们,希望你们明白自己每一次决策都是为什么,并且学会为自己自己的决定负责。
    同时我也觉得问这些问题的同学非常可爱。年轻有很多的试错机会,正是在一次次的试错中,我们不断成长。工作如此,生活也是如此。问我第二多的问题就是“我失恋了,怎么办?”,“不知道该不该分手,小姐姐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我对感情和工作的态度其实是一致的。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感情则是为了让自己和灵魂伴侣共同成长。
    因为就职于国网,我经常听到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抱怨自己的高学历没有用武之地。作为一个本科生,我应该是国网新员工中学历最低的了。每一个新入职的员工都要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有些工种本身就很难有创新,有什么想法远远没有安全重要。对于我们这种办公室工作性质的支撑单位,创新远远没有保密重要。
    是不是要把相同的工作做到退休呢?希望你看到我前面写的这些自己的例子,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也许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你能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保持本心,就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致谢——————
    感谢父母对我的教导,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主要来源于原生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同时有幸在学生时代阅读到福井克明撰写的《"升职超人"教你旋风成长法则》一书,以上主要观点援引自此书,为了便于理解加入了我个人的实践举例。
    由于答主水平有限,如有错误,还请知友批评指正。
    写了整整一个下午,给个赞鼓励我一下呗~(看我可怜兮兮的大眼睛)
  • 1 先看大势,后看细节。工作能力强的人,首先花了很多时间思考和交流,先把近期的大势看清楚,然后再行动。这是一个反常规的习惯,多数人是不看大势就行动的。但是,工作能力强的人同时也关注细节,对细节很兴奋。在现场能从细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社交能力超强。互联网是一种外部型经济,并且变化超快,对一个人的社交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社交是快速识别和阅读人的能力,是倾听的能力,也是交到真朋友的能力。没有朋友,寸步难行,而且试错成本很高。是朋友给你打开了大门。

    3 注重工作方法。陈云总结自己的工作方法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反复,比较。我的体会是,对主流观点一定要多加小心。不盲从,不苟且,是最难的事情。在思考框架的建立中,一定要有一些经典的分析框架,但一定是活学活用。经典的论述很少,一定要了解。到具体问题上,很多时候是没有可借鉴的分析框架的。这需要量体裁衣。找到事情内在发展的脉络,然后再顺势而为。

    要看到自己的短板和盲点。

    要看到他人的长处和亮点。

    要不断总结,不断归纳。最终有自己的体系。

    能力不是一天形成的。能力越强的人,越谦虚谨慎,循序渐进。
  • 唯快不破。
    我所认识的工作能力强的人各有各的特点,但要说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一定是他们都能够神速的推进自己所负责的工作。
    这可以是凭借自身的技术硬实力以一当十,也可以是通过积极主动的沟通发挥资源优势(自己不会干的赶快找到会干的同事或合作方推进)。
    不论方法如何,只要速度快,合作起来就会很愉快。能够长期保持这种节奏的,我就认为是有着极强工作能力的优秀人才。
  • 最近看了一本书《12个工作的基本》,发现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一般都具备这个12种能力。

    工作在人生中占有重要位置,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生是否幸福。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有自己想达成的目标,但关于如何工作,有太多似是而非的技巧和说法,常常让我们不知如何判断和选择,在困惑和彷徨中错失一个又一个机遇。
    最近读了一本书——《12个工作的基本》。作者认为,无论你初入职场还是工作多年,是否拥有高学历和光鲜的资格证书,只要学会这12种基本能力,就能在此基础上自如地演化出针对自我管理、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等各种具体问题的工作方法论,进而从容不迫地应对职业生涯中可能遭遇的种种困境。
    下面我们就一起分门逐类看看到底是哪12种基本能力。
    一、【自我管理
    ⒈乐观力
    定义:面对工作压力,有适当自己的处理方法,能够战略性地消除压力的能力。
    缺少该能力的后果:态度消极,经常生病。
    如何开发此能力:用积极思考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不要觉得生活中全是坏事,下次说不定就有好事发生;不要只看到一个人的缺点,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说真正具备乐观力了。
    可以让你主动变得积极思考的3个办法:

    ①养成以“学习视角”来看待事物的习惯,把所有的时间、经历、机遇当成“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教材”。
    ②容易担心的人往往一到正式场合就掉链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彻底的准备来获取积极的态度。
    ③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我们应该坚持锻炼“努力就能成功”的思维模式,同时积累实际经验。


    ⒉持续学习力
    定义:在必要时学习必要知识的习惯。
    缺少该能力的后果:掌握的知识过时。跟不上形势,知识量无法继续增加。
    如何开发此能力:在快节奏生活中抓住空闲时间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一旦养成,将成为你一生的财富。是完全进入不学习的81.2%的人群,还是进入另外18.8%的学习人群,两者的人生将是天壤之别。
    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有几个关键:

    ①精力集中
    ②确定近期目标
    ③记住就立刻说出来
    ④确定是否习惯化
    ⑤灵活运用,收获成果


    ⒊目标发现力
    定义:自己为工作制定目标的能力。通常是先发现问题,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缺少该能力的后果:变成待命族,看待问题浮于表面。
    如何开发此能力:只要正视自己的内心就能发现梦想。“梦想能量”和“问题发现技能”都是很正式的能力,还有一些比较简单的技巧:

    ①细碎的日程安排
    ②成功印象
    ③活用上司


    ⒋专业构筑力
    定义:有计划地构建自身独特强项的能力。
    缺少该能力的后果:过了40岁,仍然对任何事都缺乏自信。
    如何开发此能力:首先必须做的,就是确定自己的专业领域。其次在行动的时候要做到“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要平均深化”。只有做到既能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又能从理论上说明实践经验,才称得上专业。
    二、【人际沟通】
    ⒈亲和力
    定义:通过柔和的表情或诙谐的笑容吸引人的能力。
    缺少该能力的后果:支持自己的人非常少。
    如何开发此能力:靠巧妙的寒暄迅速拉近与对方的距离。有亲和力的人必定时寒暄高手。在很大程度上,亲和力是通过成长环境培养起来的。脸上的表情很重要,尤其是微笑。还有一条进步的捷径,就是模仿。模仿自己身边有亲和力的人的说话方式和行为举止。
    ⒉反应力
    定义:让对方知道自己对其言论或提问做何反应的表达能力,是最基本的交流能力。
    缺少该能力的后果:显得反应迟钝,信息阻塞。
    如何开发此能力:“非语言交流”比“需要交流”更重要。交流不一定非要通过口头语言,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更为重要。比如:点头,倾听的时候注视对方。
    ⒊语境理解力
    定义:在背景、语境不同的人之间协调意见的能力。
    缺少该能力的后果:无法成为项目负责人。
    如何开发此能力:这个能力依靠三股力量支撑,分别是:感情控制力,逻辑思考力,表达能力。锻炼语境理解力关键在于跟语境不同的人多交流。请尽可能多与语境不同的人交流,积累经验,并在各种场合整理出各种论点,这样就能很好地锻炼语境理解力。
    ⒋人脉开拓力
    定义:开拓业务伙伴或信息来源,并与之维持关系的能力。
    缺少该能力的后果:摘去头衔则一事难成。
    如何开发此能力:①去见想见的人,并且持续跟进——这是形成人脉的最清晰的流程。关键在于创造见面的机会,以及有付诸行动的能力。②为了加深人际关系,可以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对方,或者把对方介绍给你的朋友。③怀着无私付出的心态,不要吝啬交际费和饮食费。④在个人主页上进行自我介绍。⑤停止加班,空出时间,跟公司外部的人交换信息,或者提高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团队协作】
    ⒈委任力
    定义:把工作托付给别人的能力。
    缺少该能力的后果:所有工作都自己承担,无法肩负重任。
    如何开发此能力:①必须赶走盘踞在心中的“自己做更快”的恶魔之声,这是获得委任力的最大关键。②托付别人做事,应该尽量向对方表示感谢和赞赏。③信赖别人的能力。
    ⒉商谈力
    定义:咨询协调的能力,善于倾听并与别人一同思考问题的能力。
    缺少该能力的后果:无视对方的价值观,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一味说教。
    如何开发此能力:①酝酿信赖关系②有相同的目标③基于专业知识,做出详细说明。④最终让对方决定。
    ⒊传授力
    定义: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或技术交给别人的能力。
    缺少该能力的后果:无法把自己的知识传给后辈或部下。
    如何开发此能力:①身为教员,不能把所有东西都说出来,关键是要向对方提问,让对方思考并给出答案。②学会“夸奖”和责备的技巧。当众夸奖,一对一责备。责备技巧的关键在于责备具体的“行为”,而不要批评对方的“品性”和态度。
    ⒋协调力
    定义:调整、中介、推进事物的能力。
    缺少该能力的后果:无法完成大型工作。
    如何开发此能力:①在不同领域间协调。②一边提供建议,一边引导解决。③构成协调力的10要素:专业知识、丰富的人脉、把握对方的需求、本质的开朗、针对信息收集的日常活动、目标的设定、达成共识的推进、适当的建议、勤勉、为人诚实。
    细心的你会发现,引导职业生涯走向成功的12种基本能力绝不是各自为政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一种能力会成为另一种能力的基础,而协调力,可以说是统合其余11种能力的能力。
    能力是用毕生时间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绝非朝夕之间掌握,所以我们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气儿,才能不断超越自己,成就自己。
  • 工作中能力很强的人很少苦恼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标榜自己,专注于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创造价值。身上有行家的气质,好像什么事情交给他都能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完成工作效率高、完成后质量高。最关键的是他们不会以片面概括实物本质,一定会深度挖掘信息并给出最终解决方案。
    有这么一则寓言,很久以前,在一片森林中,一些盲人碰到了未曾接触过的庞大“某物”。因为“某物”阻塞了道路,他们无法前进。于是问题便出现了,他们需要弄清“某物”是什么,再将其去除,打通道路。
    有一个人说,这么粗的东西,肯定是一颗大树。另一个人说,摸上去很粗糙,绝对是一条大蛇。还有一个人坚持说是一张大网。
    说是大树的人,也许会为了移除大树而请来伐木工人;而说是大蛇的人会叫来捕蛇人;说是大网的人则可能喊来更多的同伴。但是,这个“某物”其实一头大象。
    实际上,这则寓言喊着作为一名专业人士,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每个人都只触摸了“某物”的一部分,便判定“这是XX无疑”,这样不仅无法开通道路,而且还有可能因为误解其本来面貌,而面临被踩踏的危险。
    工作能力强的人就是一名专业人士,常年刻意的思维练习,让他们养成在不了解事物全部客观事实的时候不会做出任何决策,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大牛前瞻性会很好,因为他们在做一件事之前已经掌握构成事情的全部要素。这让他们更关注未来的效益,而不是眼前的得失。
    太不容易啦~竟然全部看完勒,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你能够打赏我一票吗?谢谢~你真是个奈斯的人。
    我听说隔壁老王因为赞了我一票已经摆脱单身,谢谢你的支持。
  • 我们公司14年成立,成立之初只有5-6个人,到今天已经有218人了。我也亲眼见证了许多人的成长,我简单说下我眼中工作能力强的人什么样吧。

    1.不轻易承诺,承诺的事情一定做到

    很多老板给员工布置任务的时候,说7天够不够?员工说够,问5天够不够,也够。总之是老板说啥是啥,员工自己很少有主见。工作能力强的员工,会主动分析,承诺。例如:“我需要3天,1天写剧本,1天拍摄,1天剪辑,一定能够做到。”很少说“我尽力”,“我试试”这种模棱两可的话。

    2.主动工作,而不是被动工作

    平庸的员工大多数等着领导安排工作,做完了干自己的事儿。工作能力强的人能自己找事儿做,会敲我办公室的门进来和我聊天,“峰哥,我有个创意,这样这样这样,如此如此如此……你觉得怎么样。”我肯定是鼓励的态度,“你有想法就做吧,需要什么公司会支持你。”但这样的人始终是少数,后来证明,这些少数派最终都成为了公司的中流砥柱。

    3.敢于提要求

    职场上所有人都会提要求,八成人是要求升职或者加薪,工作能力强的人会像个创业者一样拿着完整的计划进来,要求老板帮自己组建团队。“我现在做的这个项目,上升势头很好,但是人手不足,我希望公司能给我配3个编剧,2个剪辑……如果项目做成了,我希望能够拿到N%的利润。”有这种魄力的员工,寥寥无几。

    4.从不相信8小时工作制

    我没有任何要剥削员工的想法。我只是陈述一个事实:迷信8小时工作制的人,8小时工作,8小时娱乐,8小时休息,这样很好,也可以过得很好,但很可能一辈子就是个打工命。工作能力强的人,一方面是看得见的,比如效率高,聪明;另外另一方面,看不见的,就是他牺牲了大量自己的时间。我就拿我自己举例,我们创业初期,我一个人身兼5-6个职位,回家后还得写创意,写策划,写稿……因为灵感这东西他稍纵即逝,我经常睡到凌晨3点脑子里冒出个创意,马上爬起来就写,写啊写,写到早上8点,洗洗脸,9点去上班。没有人强迫我这样做,完全是我自愿的。所以现在是周一下午,我可以在家里抱着猫,在天卓上吹牛逼。鲁迅先生早说了:“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文章了。”

    5.爱憎分明,从不和稀泥

    传统职场文化里,讲究中庸之道。大家和和气气,井水不犯河水,互相之间有什么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但是工作能力强的人敢于发现问题,直言不讳。工作哪里出现问题了,直接指出来,这样做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工作能力强的人大多都是爱憎分明,好是就好,差就是差。不会说“行吧”,“就这样吧”,不会因为面子不敢批评下属,反驳上司。中庸那很多时候就是平庸,在竞争激烈的行业里,往往只有偏执狂才能活下来。


    6.有团队精神,主动承担责任

    一个影视部的小组长,有一次,他组里一个女孩编辑偷懒,写的影评不是原创,洗了一个豆瓣网友的稿,被举报了。本来公司要开除她,但是组长勇敢的站出来抗雷了,她是我的组员,她犯错误,我也有责任,如果公司要开除她,就请把我一起开除吧。最后,公司罚了女孩一个月工资,他也主动申请罚了一个月工资,并且借钱给女孩当生活费。然后他的威信一下就树立起来了,组里再也没有发生这种错误,并且大家都对他很信服。

    我以上描述不是侃侃而谈,都是有蓝本的。主要的人物原型是我的一个豆瓣粉丝,15年他大三,通过豆瓣联系到我们,卖了自己的电动车买的火车票来我们公司实习,他最早的三个月,每天都吃睡在公司,没日没夜的工作。他的小组,最早只有2个人,三个月后发展到了30人,成为独立工作室,半年后,他的工作室正式独立成了一个新公司,影视宣发公司。他自己担任CEO,上个月,刚刚提了一辆卡宴,他今年23岁。

    这是他工作一年获得的成绩。看到年轻人比我强,比我过得好,我很高兴。

    PS,这不是鸡汤。我公司218人,除了管理层,能开起宝马到卡宴这个档次的起码能有40个人,挺符合二八原则,这是一种常态。一个团队里,总有优秀的人,为什么不能是你?
  • 个人感觉精力旺盛,是强人们最重要的品质

    自从读了研,以及工作了之后,才陆续的接触到很多社会上的大牛人,包括我们大学的院长,这些人给我的一个共同感觉就是他们的精力都异常充沛。。。。而智商我觉得倒并不一定比我们常人高多少,毕竟人和人之间,只要从小发育正常,能考上大学的,基本上智力上的差别也不会太大,但是精力这个东西,那人和人之间差别就大了

    精力首先是天生的占一定因素,有的人天生比别人身体好;其次也有很大一部分后天因素,有的人由于环境的原因,始终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冲劲,即使很累了,也能继续坚持。领导们每天从早忙到晚,睡几个小时第二天继续精神焕发,没有这个技能,除非特别聪明,不然也很难在社会上混出什么来

    -------------------------------------------------------------2016年12月分割线

    没想到随便谈了几点获得了这么多赞(200多个赞对小弟来说已经算很多的了啊)非常激动,时隔一年来补充一下:现在更加确信自己的观点,牛人不一定都是特别聪明的人,但是牛人一定一定一定是精力异常充沛的!

    看看硅谷的埃隆马斯克,看看华尔街的大佬,看看中国的王健林,看看华盛顿的政府要员,这些家伙小时候不一定都是特别聪明的(建议看看他们的传记)但是他们成年之后都有个共同点:停不了的折腾,停不了的闯荡,永不停歇的发泄着自己的精力,永无止境对事业的追求,对成功近乎贪婪的渴求。看看他们的每日作息,你会发现这些人就像我们普通人厌恶高等数学一样厌恶悠闲的生活,恨不得早上5点钟就坐着上百万的豪车冲到市中心的豪华办公室开始一整天的工作。

    小时候看过杰克伦敦(感谢评论中的大神指出错误)的《海狼》,对里面所描述的弱肉强食,强者生存的理论记忆犹新。人作为一种动物,从出生时身体就是有优弱之分的,说到底大脑也就是人的一块肌肉,聪明和敏捷也都可以归于健康的范畴。世界不公平,有的人天生健壮发达,精力过人,而有的人天生体弱多病,稍有压力就一蹶不振,这都是后天很难改变的。而精力旺盛的这部分人,相对而言自然更容易获得成功。

    谈了这么多自然要谈谈自己,从小就觉得自己在智力方面不算突出,至少数学课学的就一般般,大一的高等数学也是勉强及格,但是幸好还算感谢父母,给了我一个比较健壮的身体(爷爷和老爸以前年轻时都在国有工厂干过体力活,非常健壮)所以对于自己的精力还是非常自信的。反正大学四年不说学习吧,跟舍友一起去网吧通宵基本上第二天是没啥感觉的,现在都30多了,基本上每天晚上12点睡觉第二天7点就自然醒了,每天醒来都感到浑身跟打了鸡血一样,恨不得冲到单位开始干活。总之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每天醒来就是这个感受吧,总结起来就是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激情。但是跟我工作之后接触到的人来说,感觉自己简直是个发育不良的。。。。。。就拿我们导师来说,几乎每天晚上的节奏是喝酒--K歌--到办公室工作到2点--睡到6点--去教室上课,而且基本上常年如此,再拿我们领导来说,基本上一周出差3次以上,5个小时飞机下来在宾馆能看图纸看一夜,第二天直接去开会。哎,人比人,气死人。

    -------------------------------------------------------------分割线

    看到评论有人说好身体靠的是节欲和自制力,个人感觉这个要着重说下:从自己的角度来说(是不是真理我不知道,就是个人观点),我认为一个人的身体天生是好是坏一出生就基本定下了,跟你后面如何保养关系不大,下面开始震撼爆料:小弟我从上高中以来,基本上保持每天晚上都要打个飞机的节奏(捂脸),而且有了女友、结婚、生娃之后都是这样,而且我还喜欢在每逢大事之前都来一发舒缓心情,比如篮球比赛决赛之前,找工作面试之前,考研上战场的早上。。。。。。

    我一个很崇拜的师兄(留学德国,现在已经回我们大学任教)跟我在饭桌上有次正好谈到这个话题(跟我是一起干过坏事的比较熟)直接就说了,他基本一天一次,每次写论文累了都靠这个提提神,而且他说德国大学里那些超级牛人,包括美国搞金融、搞物理的那些整天不睡觉精神焕发的大牛,都是有事没事来一发,搞完之后一罐红牛下去,保证又能憋个5页纸的论文出来。

    老外的身体素质跟我们又是不一样,感觉老外吃的肉首先就比我们多,但是老外的运动量非常大,所以我感觉国内提倡少吃肉其实是错误的,摄入量不应该做要求,而应该对运动量做要求。通过一个项目认识了几个西班牙老外,这几个工作狂工作狂生活基本上是早上下午各运动一个小时(慢跑为主,而且再忙也不间断)中午直接不吃饭,吃20个蛋白(蛋黄去掉),他们每个礼拜至少有一个晚上是通宵的(在酒吧玩,或者工作通宵)看看这些人的精力,感觉东方人还是甘拜下风。。

    回到正题,所以从我个人的观点:我一直觉得有人说打飞机有害健康,完全就是胡说八道,国内主要是从小的健康教育普及不到位,还有政府和学校的公信力下降,让很多人不得不自己在网上钻研健康知识,而国内网上有大批的人叫唤着什么自慰有害健康,更有甚者说是要完全戒除性生活于是就怎么怎么变强了,看的简直让人无语,其实我觉得那些打了飞机就头昏眼花整天萎靡不振的人,就是身体从小就营养没跟上,这帮人估计不打飞机也是这个样。要知道性生活是人的一个基本需求,是不可能依靠你的意志力(而且完全没意义)就能把他根除掉的。所以姑娘们,如果你们想找个靠谱的潜力股男友,熟了之后可以打探一下他每周打几次飞机,就可以判断他的身体素质了哈哈哈。

    总而言之,我所理解的强者,大牛,尤其是当今这个节奏迅速,信息和交通都发达便利的社会,他一定是这样的:健壮的体魄、强烈的渴望、顽强的意志、爆发的精力,甚至一般都有着过人的性欲、食欲,这些都是身体健康的特征,就像美国的成功人士往往中学大学都是运动明星一样,中国的下一代成功者,一定是一群激情四射的少壮派。身体素质决定性格,饱满的精力必然让人坐不住,想要出去闯荡,想要出去折腾,病恹恹的身体,自然想每天坐吃山空,悠闲度日。而现在这个自由的社会,只有你主动,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没有任何利益会自动飞到你面前来。更何况当今社会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信息传递,让工作的强度陡增,没有旺盛的精力,如何适应不断倒时差的出差飞行?如何适应凌晨3点钟和地球另一端的同事进行信息交流?

    我觉得既然这个答案小弟不才大家给了我这么多赞,而且这个“打飞机到底有没有害”的话题可能天卓社区很多大牛不屑于回答或者是大家羞于关注,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又如此的重要很可能影响无数宅男们一生的生活,所以算是普及自己一点点有限的认知吧,在这里把自己的看法跟大家共享一下,我可是把自己的实际经历都暴露出来了,求大家多多给赞啦!
  • 我所认识工作能力强的人总结如下有三个共同特点:
     
    1、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安排
    优秀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计划,比如说我有一位朋友以前拖延症很严重,在咨询了一些朋友研究了一些时间管理方法之后,他开始在备忘录里、在笔记本上记录上自己当天或者未来两天要完成的事情,以此来提醒自己还有多少事情没有完成。这样之后,每当他看到满满的待办事项的时候,就丝毫没有想休息或者感觉无事可做的时候,极大的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这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感觉自己很忙,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将要干什么……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事情详细的列出来写一个待办事项表格,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时间安排合理
    有详细的工作计划仅仅是一个开始,有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之后,你可以按时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了,但是想高效合理的完成每日任务需要你能合理的安排时间、制定工作计划。
    什么时间该干什么?哪些事情是紧急事件?那些事情不重要?这都是需要你考虑的问题。 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四象限法则就是用来解决时间安排问题的。

    把你的每日计划事情合理分配到四个象限中,并且按照计划去完成。


    • 第一象限是紧急而重要的事情,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企业都会分析判断那些紧急而重要的事情,并把它优先解决。
    • 第四象限是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情,有志向而且勤奋的人断然不会去做。
    • 第一象限的事情必须优先去做,第四象限的事情人们不会去做。第三象限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又很难缠,因此,必须想方设法走出第三象限。
    • 第一象限的事情重要而且紧急,由于时间原因人们往往不能做得很好。第二象限的事情很重要,而且会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好。可见,投资第二象限,它的回报才是最大的。

     3、总结反思
    在学习中收获、在反思中成长;我见过很多厉害的人从来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工作上的失误、犯错他们总能在事后好好总结、究其原因、认真学习,在下一次遇到的时候轻松地解决它。

    试想一下
    你有多少的工作是因为遗忘没有完成的?
    你有多少工作是因为拖延而没时间完成的?
    你有多少工作是昨天留下来未做的?
    你有多少工作上的失误却还在埋怨他人的过错?
    你有多少工作是在重复劳动?
  • 谢邀。

    不同的岗位,工作能力很强地员工,各自地性格特征很不一样。

    1、以前公司的后勤主管,让人印象深刻。
    我们的合同要客户回传备案,仓库才能发货。有时候客户的合同章盖的不清楚,款都付了,需要后勤主管审核合同,过了就能发货,不过就得客户重新去盖章传一遍合同。
    现款现货,收到款了,合同其实不重要。所以常常有老员工抱怨后勤主管不懂人情、情商低,她看的严,只要合同不清楚就拒,除非给大领导写邮件报备。我当初是直接向大领导汇报的,算自己人,但她从未区别对待过,跟办事处员工一样的待遇。买飞机票、订酒店,公司的规定她永远是百分百执行,无论是什么流程只要跟规章又冲突,她永远只有一句话:“给大领导写邮件报备吧”。
    我们几个大区,她掌华中区最轻松。其他区经常因为投诉要换后勤主管,因为一旦放谁一马,就会厚此薄彼。她平常跟我们关系很铁,我也是常年给后勤、助理们买良品铺子的,可她在工作上永远是铁面无私。气头上耽搁给客户发货,也抱怨几句,可从未针对过她个人,因为她对谁都一样,没有黑点,长期习惯了,特别尊敬她。很多员工,动不动就担心自己情商不够,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后勤主管利用好了她这一点,她不管情商,不搭理人际关系,她一碗水端平,问题处理的清楚明白。如果把我换到她的境遇,我肯定被销售爆发的火气吓到,服软了,可她没有,愣是把我们训练的,无论多牛的客户,一定要叮嘱盖章要清晰,家里有个包公审章子的。

    2、在我们这行,采购水太深,所以采购岗位很尴尬,除非跟老板、股东沾亲带故,否则做到采购经理后,就被整个公司的人盯着,要么如履薄冰,要么早早翻船,得善终者少。按理采购是极为重要的岗位,手里一把渠道,放在哪里都是香饽饽,但如何做到不让同事眼红、不让老板疑心,难!
    业内有个大客户的采购经理,是大家的偶像,被他欺负的供应商,占遍朋友圈。定品牌之前,他,安全不参与,连牵头认识下技术都不可能。技术部订了品牌,永远是外面询价询N遍,再对比最低价去签合同。我是直供,可每回他们公司的项目,都要去下面的代理商询一遍,搞得领导总认为我客户关系有问题。后来习惯了,都服他,这姿态摆的实在妙。不受贿的采购其实很多,可让大家相信自己没受贿的采购很少。这位大哥,无论多熟悉的供应商,一律先比价,后采购,自带审计部功能。被他虐了一年,把我领导都整服了,凡是经他手的项目,budget他敢同比砍10%,最后cost能证明他的铁腕。
    一般公司的采购成天担心货期、假货、售后,一批货晚几天交货都吓死,他却还敢大砍预算。其实手里盘子一般大,但他硬气,中秋节送的月饼他都在办公室分给大家吃,真是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让人尊敬。这样的采购,自然能升上层。

    3、销售,业内的朋友都管我叫工控行业里最文艺的销售,这个戏称,体现了我的不务正业。我算业务能力中下的销售,但我结识过很多超级销售,那种一个人背我们一个小组销售指标的人,往往都是专注、勤奋、上进的人,还稍微有点内向,不爱说话,但执行力一百分。有个做变频器的销售,高压,他从未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因为他的电话永远是一个小时响几次。他很享受他的工作,我为踩线完成指标而发个朋友圈召唤红包,可他同比涨25%。从一个人每个月跑客户的次数,能评价这个销售,我是懒惰啃老本的老油条,可他作为前辈,却比我更勤快。我去年开了一场客户交流会,我末尾来了一场英语教学,在客户技术培训完利用半天时间教有兴趣学英语的朋友如何学英语,本来只是为了拖住客户避免中午散场,好安排晚宴做做客户关系。他都能通过朋友圈找过来,专门记笔记听了两小时,这种学习能力,让我都尴尬了。让人感动。晚宴他一张名片都不发,不跟我们公司的客户聊天,避免我们担心他抢客户,专业。

    举了三个例子,几位前辈,都是榜样,工作中能力特别突出的人,他们的共同点是把自身性格与岗位需求很好结合的人。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性格特质,再加上公司的属性加成,要想发挥好自身才能,得良禽择木而栖。

    开通了个人公众号——sparetime2017 / 姜大白,在哪里我把关于自学英语的内容系统的整理了,现已开门迎客,欢迎大家去看一看,有朋自远方来~

  • 猜想题主问这个问题是想发现身边能力很强的人来学习?找到这样的人来合作或雇佣?让自己也成为这样的人?这里姑且假设是最后一个目的吧。

    不论如何,如果目的就是泛泛地“提升”,那么已有答案说得都挺不错的。但如果题主是想偏严肃地分析这么一个问题的话...个人的观点是,没有固定的特性框架,取决于行业特征和职业阶段

    于是,这篇小答文确实是反鸡汤的。但最后还是会给出一点点“鸡精”

    (此处略过广义或狭义的行业/职业阶段举例若干,即略过论据了,自行想象吧)

    -------------------------------------------------------------------------------------------------

    最终,将所有的特性打包总结,大体上能归为三大类:

    1,“天赋”:可以包括狭义的智商,广义的情商,以及我经常强调的,“由高智商保证的情商”;也可以包括特定领域的天赋,如音乐绘画等等;也可以包括先天或成长期后天形成的性格,如天然的积极乐观,或天然的谨慎“悲观”(只要符合职业特征,这并不一定是个坏事儿);而往最广义的方向说,“天赋”也可以包括家庭出身 -- 不仅仅是家庭财富有影响,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知识和眼界,对子女在成年前的影响和固化。即,早在步入职场前很久,很多特性已经确定了,于是也可以被称为“天赋”

    2,“兴趣”:多多少少跟“天赋”有重合,但这里还是单独来说。可以包括“间接”的兴趣,如对金钱和地位的极度贪婪(此处是中性词);也可以包括“直接”的兴趣,好比说,广义上对“与人交流”/“独处”的倾向,狭义上对具体一个学科/工作的热爱,等等

    3,“努力”:既包括狭义的“努力”,或者用我的话说,“行动层面的努力”,如体现在生活规律,精力充沛,自我要求严格,永远追求卓越,等等;也可以包括广义的“努力”,或者用我的话说,“思考层面的努力”,好比说那种永远能跳出“狭义”的方法论框架,直达事物本质规律的主观意愿。

    显然,这三大类的划分,多多少少是强行的。它们之间的重合是广泛的:你很难说一个人喜欢与人打交道,到底是TA的天赋,还是后天的兴趣,还是意识或潜意识层面的努力的结果。但依然,为了能更符合人脑天然的标签化思维属性,这里的强行划分还是必要的。

    -------------------------------------------------------------------------------------------------

    结论?

    “三者皆具备的人,能力最强” -- 这是一句没有任何指导意义的废话。

    然后退而求其次,分享些个人觉得“有用”但不成体系的观察结果好了...

    首先,“天赋和兴趣决定上限”这句话很可能是个真理。很多“厉害的人”,天赋已然决定了一切,足以成就TA的“厉害”。

    特定领域的天赋就不用说了,如文学艺术体育等,很多都是刻在基因里的,绝非什么后天践行成功学方法论就能弥补。

    有关天赋,真正要人命的,也是最让人灰心丧气的,就是无关特定领域的,纯狭义的“智商”。这种天赋的表达,实在是太赤裸裸。如果你读的中学还不错,那么相信你高中阶段开始就能有机会充分体会,为何自己苦思冥想很久的问题,别人看来跟直觉似的,且这种能力很可能也并非对方比你努力的结果。

    更要命的是,“智商”是跟学习能力挂钩的。而所谓“最强的学习能力”,也并非什么苛刻的自我要求,而是高智商带来的很贱也很真实的一个感受:“我并没有觉得很难啊~”。而最要命的是,如先前提到的,“由高智商保证的情商”。我“小时候”,也一度会把“智商”和“情商”当成人脑相对立的两个面。后来才逐渐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儿。圈子里诸多人际关系老油条,绝非什么“混社会早”就成了今天的样子,而就是因为他们聪明,真的很聪明。然后“社会”只是一个学习资料库,他们稍微刷一下经验,足以应付自如。

    由此说开,为何职场中一些特定行业,行业内部的方法论其实并不复杂,看上去“是个人都能干”,但在入职阶段,对应聘者学历的门槛却高到不成比例。而且,这种“高门槛”往往只体现在学校本身,而跟具体专业不挂钩?这背后自然有“学校出身 vs 家庭人脉资源”的相关性考量,但最核心的原因,打个比方说,这些公司并不是要寻找一个“现成能用的程序”,而是在寻找“最快的CPU”。他们要的并不是“386上装好了符合方法论的程序A”,而是“随时想运行什么程序都能流畅运行的i7平台”。

    这多少也解释了另一个常见的现象,为何很多优秀的公司,在招聘时更看重本科院校。我们将讨论严格限制在“统计”的层面,不谈个案,相信不少接触过考研的人,应该有较普遍的感受:(不跨地域比较,)本科学分绩是可以靠努力等途径刷出来的,考研也是可以靠努力堆出分数来的,但高考很大程度上就是个纯智商的比拼,比考研要更反映智商得多。(点到为止,此话题不展开,也不是要放炮。分论点太多,没兴趣撕逼)

    -------------------------------------------------------------------------------------------------

    而叨叨这么多,想表达的也确实就是一个看似消极的“反鸡汤”:一个人的上限,可能达到的成就,从统计上讲,在步入职场前,甚至是在步入职场前很久很久以前,就很大程度上被决定了。如果再考虑上“家庭出身”这个因素,那么这里的“很大程度”这个定语都可以直接去掉。

    但这个看似消极的“反鸡汤”,我相信还是有比赤裸裸打鸡血更积极的正面意义的。这也就是我在答文开头所说的“鸡精”

    真正重要的,并非认识并了解更多“厉害的人”,然后试图去总结一套成功的方法论来实践,以期待自己也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否则,先不论你总结得是否正确,不论你是否有那个心力去实践...就算你总结对了也努力实践了,最终很可能还是会失望。

    真正重要的,并非了解他人,而是了解自己。努力实践很重要,但其重要性在于,第一步,通过实践来了解自己的天赋和兴趣。第二步,尽最大的可能,让自己有关实践的生涯发展方向,与自己的天赋和兴趣相匹配。而最后一步,才是另一句真理:“努力决定你自己的下限”。努力之后,你可能还是离别人的上限远的很,甚至远不如别人不怎么努力之下限。但最起码,相比你可能达到的最上限,你确实更近了。

    这看似很容易,但真实践起来,却是最困难的一步,特别是对年轻的人来说。因为这相当于要求一个年轻人,在TA心气最高,最不服天不服地的阶段,亲手把自己摆在解剖台上,切开看个究竟,然后去承认,终究有一些事物,是自己真的没有的。

    这就像是十二年前,马脸凯奇一部不怎么出名但我个人很喜欢的电影里的结尾台词里说的:

    “ I remember once imagining what my life would be like, what I'd be like. I pictured having all these qualities, strong positive qualities that people could pick up on from across the room. But as time passed, few ever became any qualities that I actually had. And all the possibilities I faced and the sorts of people I could be, all of them got reduced every year to fewer and fewer. Until finally they got reduced to one, to who I am.” -- “Weatherman”, Nicolas Cage

    (翻译:我记得,曾几何时,我会想象我的生活会是怎样,我会是怎样。我想象我拥有一切优秀的品质,那些正面的、强大的、有感染力的品质。但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少的品质,成了我真正拥有的品质。而我人生的种种可能,包括我可能成为的人,都一年年变得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坍缩成一个:真实的我)

    所以,最后如果说非要灌个鸡汤,讲个成功学,这就是我想说的:追求优秀之核心,即在生活长路中,反反复复问自己,“我是谁?”,并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越来越清晰和笃定。

    -------------------------------------------------------------------------------------------------

    至于如何努力,再去看本题下诸多高票答案就是了。本答文姑且算是个“引子”好啦。
  • 我分享五个他们的普遍特征。这五点是基于我将近5年的时间撰写了几本给中国职场人的书籍的经验书的内容是关于那些职业更成功的人是如何做的。
    而且,做了20多年顶尖猎头公司的CEO,我有幸接触过许多高级经理人,我经常和他们交流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究竟是什么将杰出人士与普通人区分出来,顶尖人才如何从一般人才中脱颖而出。作为猎头,我关注为什么有些人比别人发展地更好。长此以往,我得以分辨哪些人能从背景相似,甚至拥有更胜一筹背景的求职者中胜出,得以升迁地更快更高?他们是如何作到的?在哪些方面他们做得比大部分人更好?
    就我能看到的,在我帮助中国职业人士实现职业目标的过程中,有五个特征或者说因素似乎反复出现并对他们的职业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简单来说,当他们的发展越符合这五个词,他们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如果与这五个词背道而驰,则这些职业人的成功可能性越小。这就是这五个职业成功关键词的由来。所以,如果你想定义影响你达成职业目标的能力,以下是五个非常值得你注意的点:
    • 自我认识 —职场中想做好任何事不仅始于你对自己的充分了解,同时你也需要清楚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是什么. 你想达到的任何职业目标与成功都应符合你的自我认识。
    • 卓越 —不妨考虑下什么对实现职业发展和成功更重要?努力?奉献?真诚?热情?我觉得是卓越。你的成功之路是否平坦取决于你是否有卓越的能力和杰出的成就。
    • 价值 —你工作中的任何事都是为了向老板,同事,客户或是市场提供你的价值。你提供的价值越高,你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反之,若你提供的价值很小,成功的机会自然也是寥寥。在你拥有卓越技能的领域向他人提供尽可能高的价值是成功的不二法则,你会收获颇丰。
    • 软技能 —有个著名的说法:“管理不是科学而是艺术。”事实上,他的意思是当处在高层管理者位置或是承担重任时,你提供价值,创造卓越业绩的能力不再取决于你的技术或职能领域的能力,而在于你具备的能力组合。尤其是扎实,全面的软技能,比如:沟通和人际技巧,领导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局观念。
    • 平台 —不论你多么有天分,聪明努力或是斗志昂扬,也不论你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如果你的工作平台有瓶颈,那么你的能力发展和职业成功也会有瓶颈。

    基于我的经验,这五个特征是影响你职业成功的关键。如果让你选择对你个人成功影响最大的五个特征或因素,那会是什么呢?不论你觉得是什么,定义你自己的关键因素或特征总是好的。然后。根据它们改进自身,尽管你可能不是最让人觉得理想的职场人,但是,这五点总是能帮助你实现那些对你有吸引力的职业目标。(译)
    -----------------------------------------------------------------------------------
    更多职业发展的精彩内容和专业知识,远见和建议,请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Larry聊职商(LarryWangABC),我司微信公众号:王李亚洲资源( wangliyazhou ) ,微博@Larry Wang王承伦,LinkedIn:Larry Wang

    ------------------------------------------------------------------------------
    Here are five great characteristics or key factors for you. They're based on the nearly five
    years I spent writing a career development book for Chinese professionals about what
    exactly those who achieve greater success do more of and better than most
    others.
    In addition, as the CEO of a leading
    recruitment firm for over 20 years, I've also had the chance to
    speak to many top employers, executives, and candidates for their insights on
    career success and what separates outstanding performers from average
    performers, and top talents from less successful ones. Overall, I’m
    able to see who tends to go higher in their
    career and get their faster, even over those
    with similar or even more impressive backgrounds.

    From what I’ve seen, these five characteristics or factors seem
    to repeatedly emerge that most impact and determine your ability to achieve
    greater success. Quite simply, the more oriented you are around them
    then the better your chances of attaining greater success in your career. While
    the less oriented you are around them then the less likely you’ll be able to do
    so.
    So if you’re
    trying to identify the most critical
    characteristics or factors that will most impact your ability to achieve your career
    objectives, here are five great ones to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 Self-awareness – basically,anything you want to do well in your career starts with an understandingof both yourself and what you're trying to pursue. As a result, anyobjectives or success you want to achieve has to begin with this.
    • Excellence – if you were tothink about it, what gets rewarded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when it comesto career advancement and success Is it effort Dedication SeniorityPassion I’d say that the answer is excellence. What leads to your ongoingsuccess most is your ability to deliver excellence and impressiveachievements in the things you do.
    • Value – the objective of justabout anything you do in your job is to deliver or produce value toothers, whether that’s to your boss, colleagues, company, clients, or themarket. Deliver higher value and you’ll see greater opportunities andsuccess. Deliver lower value and not so much. As such, your ability todeliver excellence in high value-added areas is a winning formula thatwill pay off for you for your entire career.
    • Soft skills – there’s a famoussaying that “management is more art than science.” Essentially, it meansthat when it comes to handling higher-level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like meeting new challenges, resolving issues, solving problems, anddealing with people, your ability to deliver high value-added, performanceexcellence is no longer rooted in your functional or technical skills, butin the skill sets you possess. In particular, this refers to your havingstrong, well-rounded soft skills, like good communication and peopleskills, leadership skills, solutions-orientation, big picture perspective,etc.
    • Platform – no matter howsmart, how talented, how hardworking, or how ambitious you are, no matterhow amazing your job description is, if the platform you’re a part of hassignificant limitations then you’ll face those limitations as well interms of your ability to do your job well and achieve your success.




    Based on
    my experience, these are the key things that will
    have the biggest impact on your success. If you were to choose your own five key characteristics or factors that most determine
    your success, what would they be? Whatever they are, it’s
    a good idea to identify, pay attention to and orient yourself around them. Even if they’re not the most ideal ones, they’ll help
    you to better attain those career objectives that are most attractive to
    you.
    ------------------------------------------------------

    For more great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success-related expertise, insights, and advice, follow Larry Wang's personal account on Wechat, at Larry聊职商<LarryWangABC> and company account at 王李亚洲资源 <wangliyazhou>
    To get to get to know Larry Wang better personally and access his latest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success-related articles, follow him on Weibo, @ <LarryWang王承伦>.
  • 易患抑郁症
  • 有三个剑客在一起比武,引一群众人围观,

    第一个剑客抽剑一挥,一只苍蝇被劈成两瓣。
    众人鼓掌喝彩。

    第二个剑客抽剑一挥,两只苍蝇被劈成两瓣。
    众人鼓掌喝彩。

    第三个剑客抽剑一挥,三只苍蝇安然无恙地飞走了。
    众人唏嘘不已。。。

    前两位剑客却在鼓掌喝彩。

    众人不解,前去问两位剑客在喝彩什么。前两个剑客道:刚才那三只苍蝇没有被劈成两半,但都已经做不了爸爸了。



    码这个故事只想说明,只有你自身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分辨出软实力更强的人。因为这种软实力,无法量化及标准化,如果没有头衔,就更难以判断。



    曾在某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怎样区别面冒充有学问的人和有真才实学的人?

    其实答案很简单,当自己拥有真才实学时,就能辨别出哪些人是在吹牛、冒充,哪些人是拥有才华和能力。否则,即便有真才实学的人出现,你受到能力的限制也欣赏不了,就像观看比武的吃瓜群众一样。


    --------------------补充几句:

    起初看三国演义,很多人都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运筹帷幄;
    对三国更深刻一点认知后,会觉得曹操是高人,其政治、军事上的才华,腹有远大志向,爱惜人才,提笔成诗;
    等到年纪再大一些以后,又觉得最厉害的是刘备,白手起家创业,文不能测字、武不能防身,唯有一个“刘”氏虚名,却能笼络关、张、赵、诸葛等天下志士为其效力、尽忠职守。终与富二代曹操、官二代孙权三分天下。


    一、顶尖人才从来都不是可以标准化和量化的。

    二、你眼里的大咖,可能在别人眼里就是普通人。真正的大咖,可能在一些人眼里如同路人。处在不同阶段,欣赏的水平不一样。若想判断出有能力的人,需提升自己。

    三、遇见人才需要靠机缘;顶尖的人才也需要天时、地利。韩信在项羽手下时,只不过为一名折戟侍卫;投靠刘邦后做仓库管理员,逃跑后被萧何追回来推荐于刘邦,才当上大将军 施展才能,带领军队战必胜、攻必取,最终兵败霸王项羽迫使其江边自刎。
  • 最近对这个问题很有体会,说些我的想法吧。
    那些让大多数人觉得工作能力很强,处事总是很得体的人身上无外乎会表现出以下特质:

    第一,适应力强。

    能力强的人能更快更好的融入环境,迅速定位好自己的职能,哪怕他也只是个新人,
    也能找到自己可以做的事,而不是在一旁畏首畏尾给自己找理由。

    之前去实习,我和小Q,嗯,同样新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跟所有的人都不熟悉,对工作什么的更是不知从何做起。印象中我前几天都只能亦步亦趋的跟在那些前辈后面,姿态放得很低,因为不会。但比我还要晚来些的小Q,一天以后已经能像模像样地在办公室处理事务,说他是干了三个月的员工也不会没人信的那种,没有什么违和感,也没有人出来说他不该是这样。当时感触真的很深,适应力强,意味着你从陌生到熟悉的周期短,你能更快上手,更快摸清周围的关系,也免去了很多弯路。虽然本质上要靠胆大心细脸皮厚,但我相信任何一个人出来都会说诶这小伙子挺会来事儿的。

    想想为什么,都是陌生人,别人已经能互相称兄道弟出去喝酒谈心,而你只能在角落一个人默默玩手机?

    第二,做事有度。

    并不一定是做得越多越好,也不是你做了所有不是份外的事就能得被另眼相待。有能力的人很会把握度,这个度让他们能够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场合做适当的事。和他们相处,你总会觉得他们能把事情办得很舒服,或者说恰到好处。
    要会来事儿,而不是多事。

    工作时,什么时候不能逞能必须开口问,什么时候应该灵活处理不要拿傻逼问题去烦别人,什么时候应该适当展示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和别人聊些适当的话题拉近距离而不显得刻意,什么时候应该不越雷池一步.....

    你可以傻逼,但要让人觉得傻得有格调傻得真实,冒冒失失但从不放弃上进,你这么傻,所以不忍心不帮你一把。
    你可以卖萌,但要萌得让人心头软,事当两可一点萌。你这么萌这么可爱,又不刻意,不提点下简直说不过去。
    你可以善谈,但忌讳交浅言深,更不要时时刻刻拿自己的哭丧脸去反映这世界的不美好。该听的时候听,该说的时候别装哑巴。

    相信我,如果能做到这些,就算你没什么背景后台,你这个人也不会失败到哪去,至于混的好不好,十年以后我们看一看就知道。

    第三是反思成长的能力。
    少患得患失,少找借口,少埋怨别人。
    多想多反思,尤其是把事情搞砸时候和把事情做得很好的时候,但注意别把自信给反思没了。
    毕竟成长=有自信的反思和实践。
    这点不多做赘述,码字累了,而且说得再多反思只有做了才有成效。

    我认识的人中,能给人带来题中所描述的感觉的基本上都有这些特质。

    目前还在努力学习成长中,希望答案里面有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的地方。
下一页 登录参与讨论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