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思考方式如下:
首先,考虑用户,用户是一切产品的核心所在。
当想到一个功能或是需求,先考虑谁会用?潜在用户有哪些?我们要从用户角度去思考这一功能对他们的影响,因为最终是用户使用产品,从最发散的方式去逐一验证或者推翻。
列出所有可能感兴趣的用户(请注意,这里的用户不单单是消费者,而是指所有对这一功能感兴趣的人,可能包括 CEO、运营人员或是第三方等)。
对于红包或优惠券这一需求,用户自然愿意享受价格优惠,运营人员则提升用户规模与产品转化率,CEO 希望用一段时期内的补贴刺激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分享或是转发。
其次,分析场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场景感是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要考虑这些用户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感兴趣)?
我们再列出用户发生(感兴趣)的场景,先对场景进行假设,然后再实地验证对场景的描述,因为场景不同,问题和需求自然不同。
我们可针对每一类用户往下分解,把具体情况描述清楚。
运营人员希望扩大用户注册人数与各类产品指标,在公众号图文消息营销活动,给予参与用户一定的奖励
再次,考虑问题,用户分别在上述场景下碰到什么问题。
问题不是解决方案,问题也不要怕重复,可以采用多个为什么来探究背后的真实动机与想法,多数问题最终都与情感需求有关。
运营人员在进行营销活动是受制于技术水平,发放奖励给相应用户十分麻烦。
最后,考虑解决方案:用户现在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运营人员目前需要通过后台系统来实现订场后退款或者添加用户微信号来联系用户领取奖励。
通过上述的思考方式后,我们已经有初步的结论与逻辑了,此时再利用 MindNode 或是 Xmind 就能够完整地梳理刚才的思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