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不下去了,所以跳出来说一说。
几乎所有的答案都在谈论公平,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个体公平,类似张守春的3E那一套。是对的,但是太官方太理论太HR了,没有站在公司的角度上看这个问题。
我提出一个假设,即使每个员工的价值都一样,即应得薪水都一样,每一名员工都表现一致,得到的评价一致。这种理想的状态,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运行两三年依旧会出现老人薪资不如新人的情况。
知道为什么吗?员工、老板、HR、其他部门博弈的结果。
直接原因有三:
1、 市场薪资成长速度较快。
HR都应该知道,最近几年的国家指导情况。
2010~2011年部分地区最低工资两年上升了50%还有印象吧?对普工的影响有多大你猜猜。
中国模仿日本提出薪资倍增计划,每年需要保持平均工资13%的增速知道吧?(别说平均工资是统计数据不是指导线,你自己信吗?)前几年增速13~15%很正常,个人猜测2015年发布数据时会降低到到12~13%左右,太快企业承受不住的。
2、 老人趋于稳定。
根据HAY在2010年的报告,薪资在50岁+、40-49岁、30-39岁、30岁-不同年龄层人群离职原因中,分别占到第5、2、1、3位。即很多人不会因为薪资稍微低一些就离职。这个事情很好理解,你不会听说某某公司同职位比你现在薪资高,就奋而离职去投奔吧。因为会有很多的顾虑:
工作内容和要求是否一致?
自己能不能符合?
能否适应新的环境?
如果失败会不会丢失现在的一切?
甚至路途远近等等。
只有你预估收益(工资、新的工作压力、工作环境、发展等)大于成本(脱离现在环境的工作内容、人际损失、风险等),才会真正行动起来。
3、 新人薪资主要依靠市场确定。
还是上述报告,薪资在各年龄层加入公司原因中,分别占到第1、2、1、2位,差距很明显。没有好的待遇,新人是不会进来的。
这三条已经有人基本谈到了,但对于问题背后的阐述,我跟他看法不同。各个公司对新老人的薪资差异,并非毫无知觉,而是选择了默许。为什么,我来举个例子。
譬如某公司有200个工人,第一年每人月薪=市场薪资=2000元,此后每人每年加薪10%。
而市场薪资每年成长15%(对于基层职位,这个比例很常见)。
那么薪资差距会如下:
公司又招聘了50名工人,每人月薪=目前市场水平=2645元。于是,新老人薪资差异出现了。
要不要去解决?很多公司会采用的策略是不解决或缩小差距但并不完全消除。
为什么,因为成本。
假定我们第三年年初加薪&加人,不算社保及其他,不考虑第一年和第二年的人员流动,人员技能提升,以方便模拟:
发生了什么?
人员只加了25%。
不补齐薪资差距的情况下,劳务费增长211.5万,增长40%。
补齐的话,劳务费增长265.5万,增长50%。比上一方案提高54万。
这么大的成本上升,老板会问,不加薪他们一定会离职吗?加薪他们一定不离职吗?有哪个HR敢拍着胸脯跟老板保证说补齐薪资对公司的效益能达到54万?
何况旁边还有研发、生产、MKT、营销各个部门虎视眈眈盯着预算。近几年各个公司预算上升最快的,估计就数劳务费了,其他部门岂能容忍HR要了再要?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多数公司选择了老人老薪资,新人新薪资。或者折中一下,老人稍微补偿一点,如案例中可以每人额外加薪50~100元缓冲矛盾,但绝不会完全弥补差距。
至于离职率,是HR你的事情,自己想办法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来抵冲薪资差距带来的离职倾向。最常见的离职倾向模型便是针对员工态度(工作满意度、组织认同、组织承诺、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与离职倾向的关联。以及震撼、嵌入等模型,不就是针对这些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