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自己的形象在认可的人面前改变,是多数人都会有的顾忌,我也不例外,但你的这种担心程度是过度的,如何你的这位老师能够解决你的困扰,说明他对你的了解比较准确,也能够体谅你“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性格中的黑暗面主动暴露给她会使她讨厌我”的这种担心,你害怕她不再愿意帮助我这个假设是你对未发生事情担心的一种表现,我们称为焦虑。如何改善你的焦虑情绪是关键。
建议如下:
从事新的有效行动
对于烦恼,提出以下的解释模式。
W表示烦恼,D表示欲望,B表示满足欲望的有效行为,即W=D/B。
许多人看到欲望与烦恼成正比关系,企图用“想开”、“看透”来压抑欲望,以达到无烦恼的境界,但实际上这是办不到的。企图消灭欲望就等于企图消灭“我”。在现实生活中,更重要的是上述公式的另一面,即烦恼跟满足欲望的有效行为成反比。人的欲望是没完没了的,永无完全满足之时,但只要我们采取导致欲望满足的有效行为,就可以减少烦恼。甚至有可能,一个人在行为过程中便可以体验到愉快。生活中快乐多的人,生活态度是积极的,总是在采取某种有效行为去满足欲望。可见,一个人的烦恼,与其说取决于尚未满足的欲望的强弱和多少,无宁说取决于有无导致满足欲望的有效行为。压抑欲望的人,欲望并不消失,反而对抗性加强了。压抑的直接效应是使有效行动被扼杀在摇篮里。愈是压抑欲望,烦恼愈甚。认识到人际交往过程中自己有哪些过分的要求,采取行动满足适合的要求,通过建立新的行为模式代替旧的行为模式,就是一种修练。
人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体验与社会并无直接利害关系。任何人也无法直接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们只能根据一个人的言语、表情和行为去推断他的内心世界。因此,社会想直接干预我们的思想也办不到。神经质过度的人有一种错误的观点,总以为直接控制自己的思想、情绪是容易的和可以成功办到的。其实不然。他们的典型表现是,整天苦思冥想,为苦恼而苦恼,却很少采取有效行为。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行动去间接地改变我们的思想、情绪。只要敢于面对现实并勇于实践,就会逐渐接近自信达人的目标。(以上部分内容摘自许又新教授所著的《心理治疗基础》,1999)